“寶寶最近拉稀,是怎么回事?”
“寶寶近來拉的大便有奶瓣,會不會影響健康?”
“寶寶便血了怎么辦?”
最近,有姐妹在后臺留言問便便相關的問題,雖然百家家政每一條留言都認真回復,可問的人實在太多,所以,我把內容整理成文章,方便更多姐妹們查看。
01.正常的便便長什么樣子?
新生兒出生3天內,排出的大便顏色呈橄欖綠色,沒有臭味。
純母乳喂養的寶寶,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,形狀是糊狀的,有時稍微稀一些或帶點綠色,有微微的臭味。
配方奶喂養的寶寶,大便通常是褐黃色,稠糊狀,通常比較干,有時會有奶瓣,有些許臭味,但比母乳喂養要臭。
混合喂養的寶寶,大便與喝配方奶的寶寶大便類似,但整體比較軟,顏色較黃,有些許臭味,但不如奶粉喂養的臭。
添加輔食以后的寶寶,大便呈黃色,條狀,類似香蕉。需要注意的是,添加輔食以后,寶寶的便便會隨著飲食發生變化。比如:食用綠色菜泥后 ,會有少量綠便排出;食用火龍果后,大便會呈現紅褐色;當服用鐵劑后,大便會呈現綠色或黑色。
但是,如果寶寶的大便呈現以下幾種情況,姐妹們一定要引起重視,這很可能是寶寶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,必要時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。
02.9種異常大便要警惕
1、奶瓣便便
寶寶大便有“奶瓣”,是十分常見的現象,主要跟新生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,對一些大分子的營養素消化吸收能力弱。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,這種情況會逐步好轉的。
可如果寶寶是以下情況,就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了。
突然出現奶瓣或奶瓣變成大米般大;帶有酸臭味,或大便臭味加重;單日大便次數增加到6次左右;寶寶食欲下降,哭鬧難安撫,說明胃部或腹部不舒服了;血常規或便檢沒有病毒或細菌感染,但是大便仍然異常。
2、泡沫便便
這類便便可能是寶寶對飲食中糖類、淀粉消化不良導致的。
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,姐妹們在做月子餐的時候,要減少高糖、高淀粉類的食物,當媽媽的飲食調整后,寶寶的大便基本上會恢復正常。
如果寶寶一直有泡沫樣便出現,同時還有不舒服表現時,需要就醫治療。
3、粘液便便
粘液是大腸粘膜分泌的一道屏障,正常情況下,便便中都含有少量粘液,肉眼很難看見。
當肉眼可以清晰看見粘液增多時,姐妹們需觀察大便次數、寶寶的飲食和精神狀態。
如果都正常,沒有腹痛,考慮是腸道受到輕度刺激后的反應,屬于身體的自行調節,無須擔心。
如果寶寶伴有惡心、嘔吐、便中帶血或者膿液(腥臭味)、食欲不振、發熱、腹痛等全身不適時,需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觀察治療。
4、灰白便便
這種大便在醫學上被稱為陶土色大便。如果寶寶拉出來的大便是有灰白色的樣子,一定要引起重視,這很可能是寶寶的膽道被堵塞的結果,建議及時就醫診治。
此外,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,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,形成脂肪皂,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、質硬,并伴有臭味。
5、帶血的便便
當發現寶寶便便中帶血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如果大便含有血絲,很可能是腸道感染。如果頻繁出現血絲,有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不耐受,或者腸胃疾病。如果出現果醬樣血便,很可能是腸套疊如果出現鮮紅色的血同時伴有便秘現象,可能是肛裂。無論是哪種情況,需要立即就醫,根據醫生意見進行治療。
平時護理的時候,要加強寶寶口腔接觸物的衛生清潔。奶具消毒瀝干水分,保持干爽,口水巾勤換洗燙曬,寶寶的小手,我們接觸寶寶跟寶寶物品前都要用香皂洗凈雙手。
6、黑色便便
如果便便呈黑色,寶寶近期也沒有吃含鐵豐富的食物,同時出現沒精神、吃奶少、臉色蒼白等現象,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癥狀,建議及時就醫檢查。
7、蛋花湯樣便便便
這種大便也很常見,就像蛋花湯一樣。通常是由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導致,要及時就醫診治。
8、水樣便
水樣便顧名思義就是稀得像水一樣的便便,通常是由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導致,出現水樣便建議及時帶寶寶就醫檢查。
9、豆腐渣樣便便
這種便便多見于真菌引起的腸炎,也要帶寶寶就醫檢查。平時護理過程中要注意衛生,寶寶的奶具、口水巾、床單被罩等物品要做好清潔和消毒。
本文標簽:
相關推薦